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钟子期,以及钟子期身世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锺子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
1、是一个知音,能听曲中意的人。伯牙,他面目清秀,蓄长髯,披衣敞怀,端坐石上,双手抚琴。伯牙的对面是子期,也坐在石上,身着长袍,低头静心谛听。两人的身后共有侍童三人站立。
2、钟子期,名徽,字子期。春秋楚国***今湖北汉阳***人。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、披蓑衣、背冲担、拿板斧的樵夫。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,钟子期感叹说:“巍巍乎若高山,荡荡乎若流水。”两人就成了至交。
3、钟子期,春秋楚国(今湖北汉阳)人。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、披蓑衣、背冲担、拿板斧的樵夫。史载俞伯牙鼓琴于汉江之滨,子期闻声叹曰:“巍巍乎若高山,荡荡乎若流水。”两人遂成至交。
钟子期的资料
钟子期(前413年—前354年),钟氏,名徽,字子期,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(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)人。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、披蓑衣、背扁担、拿板斧的樵夫。
钟子期的事迹见于《吕氏春秋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风俗通义》等书,说明他是确凿存在过的历史人物。他又称钟期,春秋时楚人,是奔牛钟村的一位樵夫,他精于音律,音乐素养极深。
钟子期,名徽,字子期。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(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)人。钟子期的身份是一个戴斗笠、披蓑衣、背扁担、拿板斧的樵夫。一天,伯牙回自己的国家探亲时,晚上云开月出,景色十分迷人。
钟子期,名徽,字子期。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(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)人。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、披蓑衣、背扁担、拿板斧的樵夫。
钟子期墓历经修葺,清光绪十五年(1889年)汉阳知县华某并立碑,“文化大革命”中被毁。1980年修复。墓为圆形,封土高5米,底径8米,环以石垣。碑高5米,宽0.7米,上刻“楚隐贤钟子期之墓”。
锺子期他的简介?
钟子期的事迹见于《吕氏春秋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风俗通义》等书,说明他是确凿存在过的历史人物。他又称钟期,春秋时楚人,是奔牛钟村的一位樵夫,他精于音律,音乐素养极深。
钟子期,名徽,字子期。春秋战国时代楚国(今湖北武汉汉阳)人。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、披蓑衣、背冲担、拿板斧的樵夫。历史上记载伯牙探亲回国时,在汉江边鼓琴,钟子期正巧遇见,感叹说:“巍巍乎若高山,洋洋乎若江河。
他不是豪门公子,也不是一介书生,偏偏是个戴斗笠、披蓑衣、背冲担、拿板斧的山野樵夫钟子期。他听到俞伯牙弹的“高山流水”,心合琴声跳,斧随琴声舞,不想,一板斧劈断一根大树枝,主弦就绷断了。
钟子期简介钟子期,春秋楚国(今湖北汉阳)人。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、披蓑衣、背冲担、拿板斧的樵夫。史载俞伯牙鼓琴于汉江之滨,子期闻声叹曰:“巍巍乎若高山,荡荡乎若流水。”两人遂成至交。
锺子期的简介:(前413年—前354年),钟氏,名徽,字子期,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(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)人。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、披蓑衣、背扁担、拿板斧的樵夫。
伯牙与钟子期的资料
1、钟子期,名徽,字子期。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(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)人。钟子期的身份是一个戴斗笠、披蓑衣、背扁担、拿板斧的樵夫。一天,伯牙回自己的国家探亲时,晚上云开月出,景色十分迷人。
2、钟子期,前387(公元)-前299(公元)名徽,字子期。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(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)人。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、披蓑衣、背扁担、拿板斧的樵夫。
3、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出自:《列子·汤问》中的《伯牙与钟子期》,作者是战国列御寇。《伯牙与钟子期》原文:伯牙善鼓琴,钟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。
4、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、披蓑衣、背冲担、拿板斧的樵夫。人生苦短,知音难求;云烟万里,佳话千载。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,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,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。
5、钟子期死后,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,终生不再鼓琴。锺子期他的简介?钟子期是一个樵夫,但是却在我国音乐史上,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这个名字是与俞伯牙、《高山流水》联系在一起的。
关于钟子期和钟子期身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