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迅留学-鲁迅留学学医在哪里

好好学习网 49 1

本文目录一览:

鲁迅在日本留学的学校名称是什么?

鲁迅在日本留学的学校名称是:仙台医科大学,也就是现在的东北大学医学部。

鲁迅于1904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(现日本东北大学)学习,1906年1月,课间观“日俄战争教育片”,深受刺激,决定弃医从文。

他所读的东北大学本部位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,是一所日本顶尖、世界一流的著名研究型综合国立大学,日本东北地方最高学府。根据最新的QS世界大学排名,东北大学排名世界第76位,亚洲第20位。

留学影响:

鲁迅先生因父亲被愚医治死,忍着心痛,发誓定要学医来拯救病害的人,于是鲁迅开始学医,后东渡日本。

日本留学期间,鲁迅与其老师藤野严九郎的朝夕相处,对其走上文坛产生过重要影响。藤野毕业于爱知县立医学校(今名古屋大学),在鲁迅入学前的两个月他才升格为教授。藤野说话时有家乡福井县的口音,鲁迅听着不习惯,却觉得亲切。

决心弃医从文的鲁迅最后向藤野提出了退学申请。《藤野先生》就是鲁迅对仙台时期生活的回忆。后来,藤野才知道曾经的中国留学生周树人成为了作家鲁迅,并将自己的故事写入了散文。

以上内容参考  百度百科-东北大学 (日本宫城县仙台市境内国立综合大学)、百度百科-鲁迅 (文学家、思想家、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)

鲁迅留学-鲁迅留学学医在哪里-第1张图片

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,学什么?

1892年,11岁的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。1898年,17岁的鲁迅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,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,并改名为周树人。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铁路学堂,与陈衡恪结交,1901年毕业,颇受进化论思想影响,爱读新思想的书,尤其是翻译的小说。鲁迅与周作人、郭沫若、郁达夫等著名作家都为留学日本派。1902年2月,21岁的鲁迅赴日本,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,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(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)学习现代医学。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

鲁迅是哪年去日本留学的

1902年到日本留学

鲁迅原名周樟寿,字豫山,后改名周树人,字豫才,浙江绍兴人。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,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。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,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,开始接触新学。1902年到日本留学。4月入弘文学院,1904年4月结业,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。1920年8月被聘为北京大学、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科讲师。1921年12月至次年初,最重要的代表作《阿Q正传》在《晨报副刊》连载。1923年,第-本短篇小说集《呐喊》出版。1926年出版《仿惶》。除了小说,鲁迅还写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杂文,以《随感录》为代表,1918年起在《新青年》上发表。1925年出版杂文集《热风》。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杂感集问世。

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。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。同年10月抵上海,从此定居上海,专事写作。193O年,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,他是发起人之一,也是主要领导人,曾先后主编《萌芽》、《前哨》、《十宇街头》、《译文》等重要文学期刊。

1936年因积劳和肺病在上海逝世,终年55岁。

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发生了什么事?

1902年,二十二岁的鲁迅去日本留学,他和其他的赴日留学生一样,身上没有钱,也没有文凭,住处成了一大烦恼。据资料显示,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,他先后搬过三次家。初到仙台时曾借住在一个叫田中的日本人家中,之后搬去佐藤家,最后辗转到一个叫宫川的日本人家里。一人出门在外,面对辗转流离,他也流露出无奈。然而还有更多的无奈,最先纠结的就是辫子问题,鲁迅在《藤野先生》中描述,“清国留学生”的速成班,头顶上盘着大辫子,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,形成一座富士山。结果他有个风趣的同学叫王立才,把这“标致”的诨名奉送给了鲁迅先生,“富士山”的绰号就在同学当中广泛流传了。鲁迅为了表示与封建统治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,1903年毅然剪掉了辫子,其实鲁迅就是一座活火山,这个绰号和他的革命精神真是很贴切。

除了辫子还有中国女人的传统,当日本学生问起他,中国的传统女人是什么样子的时候,他总是显得很尴尬,尤其是日本老师特意前来询问中国女人缠足的事情,对鲁迅先生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刺激。当时日本在甲午海战中歼灭了中国的北洋水师,中国留学生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歧视,当他们走在东京的大街上,经常遭受少年的辱骂。然而在今天的日本,鲁迅先生仍然很受尊重,他到底做了什么令日本人也刮目相看呢?

鲁迅其实很普通,作为大清国的留学生,先在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日语。鲁迅在这里的普通速成科学习了两年,主学日语和基础科目。可是他面对太多的歧视,同时又看到很多的中国留学生不争气,鲁迅在东京“剪辫明志”的同时,并积极参与浙江同乡会的革命救国活动。日本给鲁迅震惊和刺激最大的一件事情,是前线的战况不断通过幻灯片传回日本的时候,一些图片也被鲁迅看到了,他在《呐喊》说“有一回,我竟在画片上忽然回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,一个绑在中间,许多站在左右,一样是强壮的体格,而显出麻木的神情。据解说,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,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,而围着的便是来鉴赏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。”战争的残忍,国人的麻木,使他想到拯救国人的灵魂比救治身体更加重要,也就是从那时起,他做了弃医从文走上文学救国道路的决定,这一年鲁迅24岁。

标签: 鲁迅留学